通证经济的核心理念是根据贡献分配通证,并根据通证持有量分配权益。这一框架使得通证经济体能够合理地将利益分配给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和投资者等各方利益相关者。激励机制的执行依靠智能合约的自动化运行,其严肃性体现在“代码即法律”的原则。
设计通证生态经济体的激励机制,其核心挑战在于:如何让一群看似松散的自由从业人员相互协作完成任务,从而获得有价值的通证,进而构建一个可持续自我完善和进化的生态经济体。其中的关键点在于通证的产生与分配方式,以及通证生态经济体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角度看,数字货币作为一种货币形式,其发行原则可以借鉴法币。此外,去年有学者提出“央行发行的货币是国家的股票”这一观点,使得国家、企业、货币、股权在通证体系下实现了和谐统一。
为此,我们可以借鉴法币的发行方式。厉以宁曾提出“三次分配”:通过市场实现的收入分配称为“第一次分配”;通过政府调节进行的收入分配称为“第二次分配”;个人出于自愿,在习惯与道德影响下捐赠可支配收入的行为称为“第三次分配”。但这三次分配未能完全解释货币的价值,因此许多经济学家逐渐达成了一种共识,即“零次分配”——货币的发行。具体到通证经济中,其模式如下:
- 零次分配:通证的发行(“挖矿”) 这指的是通证被创造出来的机制,以及创造出来后的初始分配原则。在区块链下的通证生态经济体中,这种行为被称为**“挖矿”**。当前有所谓的“交易挖矿”、“消费挖矿”、“行为挖矿”等,用户通过特定行为获得通证。
- 一次分配:自由交易 这涵盖了通证在使用和交换场景下,按照什么原则进行分配。一般来说,对通证的认知取决于买入还是卖出,通过自由交易形成了一次分配的格局。
- 二次分配:宏观调控 这涉及通证生态经济体中的治理机构如何获取和管理规模庞大的资产,以及按照什么原则和方式分配和回购资产,该治理机构如何运作以及如何解决争议。这类似于国家的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调控,防止通货膨胀,对高额收入征税,对低收入人群实施补贴。通证生态经济体通常也有这样的组织,一般被称为基金会,它们手中持有一部分通证,用于平台的技术开发顺利完成以及市场调控。
- 三次分配:自愿捐赠 这指的是个体按照怎样的道德原则、以什么方式进行捐赠、馈赠和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