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互联网思维”盛行,但多数时候这只是生搬硬套,与互联网本质关联不大。互联网基于TCP/IP协议,起源于美国军方为防止“斩首行动”而设计的去中心化网络,其核心在于“去中心化”,表象则是“去中介化”,其他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多有过度演绎之嫌。
如今的价值互联网,即“互信网”,它以社群共识为基础,实现价值的直接传递和“自证清白”。通证(Token)依托社群共识、分布式账本、加密技术等,满足了传统互联网和商业中被忽视或难以实现的需求,由此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商业逻辑,我们称之为“通证思维”。通证的本质在于合理分配利益,重构原有商业模式。要拥抱这种变革,首先需要迭代和升级我们的思维模式。
在实际项目推行中,我们发现很多项目难以成功,除了既得利益者的阻碍,更多的问题源于对通证思维理解不足,缺乏分权、分利、共享、共赢的精神。项目方往往仍抱持着传统的“控制”、“控股”以及“独自占大头”的心态,尽管采用了通证工具,但思维却停留在上个时代,未能与时俱进。
1. 共享、共赢(分享、分利)精神
通证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利益,实现利益重构。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及激励、参与感和荣誉感等。然而,提及“分钱”,这尤其考验项目方的共享精神和企业家的气度,正如“财散人聚、财聚人散”所言。首先必须“分”,必须“舍”,方能有所“得”。
其次是分享什么。如果分享的是核心利益,例如通证生态体的股权,那激励效果无疑是显著的。当然,也可以是债权、物权、身份等,但权利与责任是对等的。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会衡量自身的付出与所得。
最后是如何分配。利益分享模式可以是行为挖矿、消费挖矿、交易挖矿等。目前看来,行为挖矿模式得到了用户的普遍认可。“天下苦秦久矣!”——由资本多寡主导利益分配的时代正渐行渐远。大资本作为食物链顶端,长期把持利益制高点,但去中心化的比特币的出现,无疑为所有人提供了公平的机会,让利益相关者的个人能力在通证生态体中发挥到极致。
2. 共治(分权)、共建(众包)的分布式思维
分布式思维的本质是权责利的去中心化,在传统经济中表现为权责利分布式再造。集权中心往往是分布式改造的重点。以美联储为例,其7名委员决定美元货币政策,一旦决策失误可能导致全球经济混乱。大型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决策关系到广大中小投资者和股民的实际利益。在西方国家,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也在不断去中心化,大量引入外部董事,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公开性,并降低权力寻租的可能。
分布式思维的最大影响是数字资产私有化。人类为资产私有化奋斗了数百年,如今大多数实体经济资产已实现私有化。然而,数字资产(包括数据、虚拟资产)尚未真正实现私有化,或者不被私人掌控。分布式数据存储将从技术层面实现数字资产私有化。从产权理论角度看,数字资产私有化将极大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3. 代码即法律
经济是技术的表达,代码即法律。算法经济学重新理解经济行为。过去对资源的分配主要依靠市场手段和指令计划。区块链时代增加了一个维度:利用算法进行高效的资源调度和分配,即所谓的“算法经济学”。合约的代码化通过代码来约束合约的执行。比特币的理念是“行为即交易,交易即记账”;以太坊的理念是“行为即合约,合约即代码”。它们殊途同归,都旨在解决信任问题,无论是分布式存储还是智能合约。
契约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契约精神已成为市场经济和文明社会的灵魂。然而,从个人到公司再到国家,违约现象仍屡见不鲜,撕毁协议、毁约跑路、背信弃义者比比皆是。契约从口头协议到书面合同,再到电子合同,从纸质化、数据化到代码化,一直都在强调合约的履约和执行能力。通过区块链将契约写入公开透明的共享账本,能极大降低履约成本,提高合约质量。
在现实经济中,智能合约的技术表达高效且成本低廉。例如,共享单车项目就是典范:用户扫描单车二维码即签署合约,关锁同时完成扣费,合约即执行完毕。整个过程由代码和逻辑判断,极少人为干预。此外,滴滴平台调度匹配乘客和司机也是智能合约的典范,其高效、低廉、公平、公正,展示了代码化、技术化表达经济的优势和趋势。
4. 共识性思维
通证生态体以社群共识为基石,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共识。通证思维从共识出发,只有共识才能开启社群、交易与协作。如果共识破裂,链就可能分叉,通证的价值将降低,甚至归零。
碳基人类达成共识的机制有很多,例如中心化权威、自愿交易等。硅基的区块链世界中,比特币开创了POW共识机制,主流共识机制还包括PoS、DPoS、PBFT等。区块链共识的达成更多地通过平等、自愿、公平的方式。
共识性是最基础的共识,也是市场交易的前提。在区块链世界中,先与用户达成共识,再提供产品与服务,即C2F(Customer to Factory)。用户表达需求,集合成订单后反馈给工厂进行定制化生产。通证经济的共识性思维,在融资中体现为众筹模式,用户为自己的梦想买单;在营销中,这是提前锁定用户的策略;在管理中,它让用户参与到监管环节;在商业模式中,它将用户纳入了产业链之中。
分布式思维、协议代码化思维、通证经济共识性思维都是在原有商业思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大数据思维要求大数据运算升级到代码层面,进而出现代码化思维;平台思维中大平台管理遭遇极限挑战,催生分布式管理以实现平台战略;共识性思维是用户思维和流量思维的前沿;社群化思维在分布式社区中表现得更为彻底;跨界思维则在通证经济体上得以落地。